亞父街道崗嶺社區:提升市民法律素養 打造社區普法新陣地
發布時間:2017-10-26 13:35:05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2482
亞父街道崗嶺社區位于巢湖市區東部,屬城鄉結合地帶,自2003年巢湖市區東擴發展以來,崗嶺社區抓住機遇,加快社區發展的進程,區域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數量也不斷增加,社區人口數量也隨之急劇增多。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進城就業農民工、拆遷轉換身份的郊區農民、企業單位工作人員等組成崗嶺社區的“新市民”群體。這些新情況的出現給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做好該類人群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已然成為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社區普法隊伍建設。崗嶺社區外來人口的不斷增長,給當地社會的綜合治理和管理上帶來新問題,社區兩委班子認識到做好新市民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對維護崗嶺社區和諧穩定的重要性。為更好的開展新市民普法教育活動,社區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組,由社區主任擔任領導組組長,社區兩委成員、社區民警等擔任成員,共同開展此項活動。社區在各個村組、小區都組建了相應的新市民普法隊伍,主要吸收法律工作者、退休教師、干部、樓棟長、志愿者等人員,配合社區干部開展新市民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大量的社區普法骨干和“法律明白人”以充實普法隊伍人員力量。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斷提高宣傳教育實效。首先是加強傳統法制宣傳手段。主要有:利用召開居民代表會的機會進行法制宣傳;在村組、小區、人員聚集地的門口、路口等處張貼法制宣傳標語;在社區宣傳欄定期張貼宣傳品;在社區部分地段制作長期的宣傳墻等;在學校利用上課的時間給青少年開展專題講座;結合其他工作在走訪入戶的時候發放宣傳手冊、講解法律知識等。
其次是創新法制宣傳新形式。社區在加強傳統的法制宣傳手段的同時,也推出了一些新的普法手段。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一、利用社區道德講堂機會進行普法教育。崗嶺社區定期開展道德講堂,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參加的人員主要為社區群眾,利用這個機會為社區群眾講解法律知識。二、利用社區老年學校上課的機會進行新市民普法教育活動。社區的老年學校在年度教育計劃中,都將法制課程納入教學安排,聘請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員或專業律師給群眾解答法律疑惑。三、利用城市生活E站。社區的城市生活E站每天對外開放,圖書室中有專門的法律圖書專柜,供前來社區的群眾閱覽。四、利用社區網站進行法制宣傳。崗嶺社區黨建工作設有一個先鋒網站,專門設有法律專欄,進行法律宣傳,使瀏覽社區網站的群眾都能了解基本法律常識。五、利用街道司法所舉辦的“法律進社區”巡回演講活動,舉辦法律知識巡回演講,提倡廣大群眾踴躍參與。六、聯系區域單位,利用各個單位的電子宣傳屏幕進行法制宣傳等。七、開展專項法制宣傳活動。年初,社區結合“律師進社區”活動,邀請律師開展了“新市民”法制講座;7月份,配合市住建局在崗嶺轄區工地開展了“送法進工地”專項“新市民”宣傳活動。
再次豐富普法宣傳的新內容。既做到宣傳內容的普遍適用性,如大力宣傳侵權責任法、婚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又要照顧不同群體的個性需求,根據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一些法律內容。例如,土地征收、房屋拆遷方面工作量比較大,矛盾糾紛也比較多,于是針對性地宣傳土地流轉、土地承包、財產繼承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此外,崗嶺社區近些年發展很快,有大量的民營企業進駐,勞資糾紛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個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給企業、給員工宣傳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人身損害賠償規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工作扎實,成效顯著,新市民普法宣傳受歡迎。崗嶺社區通過各種途徑,扎實開展多項新市民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社區新市民普法教育活動,大家在精神層面上、生活方式上都發生了轉變。多數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不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來辦,一切依規執行、依法辦理。例如,我社區的一所學校,在夏季放假的期間,沒有及時發放學校兩個保安的工資,他們隨即辭職了,雙方為此發生了矛盾糾紛。兩名保安沒有吵鬧,而是來到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尋求幫助。社區調解員到學校進行了溝通協調,很快兩人順利地拿到了工資。還有一例,社區一農民工,在為某企業搬運物品回家后,突發疾病死亡。盡管雙方在賠付的標準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整個處理過程中雙方沒有過激的言辭和行為,始終依據法理、情理辯論。最終在上級司法、勞動等部門的協調下,社區積極參與調處,賠償問題圓滿解決,沒有產生任何不良后果。在社區舉辦的每一次新市民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大家的參與熱情普遍很高,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形式多樣的普法教育活動受到新市民群體的普遍歡迎。
由于長期不懈的努力,崗嶺社區于2013年12月成為合肥市首批掛牌的“新市民普法之家”,并在今年九月份合肥市舉行的“新市民普法之家”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黃龍雨 徐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