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求“五力”做好鄉村振興“組織文章”
發布時間:2018-04-11 09:19:32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4159

巢湖市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圍繞鄉村振興強化農村黨建工作,發揮組織工作職能,做足做好鄉村振興“組織文章”。
轉變觀念增動力。把轉變干部觀念視為實施鄉村振興的前提,加大干部培訓力度,舉辦包括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村書記主任輪訓班2期,農村農業類和規劃管理類專題培訓班2期,聘請省、合肥市專家就鄉村振興的有關問題進行講解,轉變干部的政績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在領導精力擺布、財政資金分配、重大項目安排等方面,真正做到向農業農村傾斜。同時,還通過外地掛職鍛煉、參觀考察等多種措施,教育干部打破一切阻礙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以新思維、新觀念強化鄉村體制機制創新。
夯實組織顯威力。加強鄉村黨組織建設,增強鄉村黨組織的凝聚力、組織力、影響力。使黨的領導成為實施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分2批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優秀退役士兵54人到村任職,分2批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大學本科畢業生56人到村工作,其中5人走上了村黨政正職崗位,1人當選為省人大代表,這些既優化了村干部隊伍結構,又增強了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力量。以村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為推手,進一步強化村黨組織建設,整頓7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提前謀劃,充分調研,準確研判,精心準備,對村級班子按照鄉村振興的要求進行了科學選配。制定《巢湖市村干部隊伍建設三年規劃》,從培養選拔、教育培訓、監督管理、激勵約束等方面,提出了打造一流的村干部“鐵軍”隊伍的12條措施。
轉變職能提能力。發揮組織優勢,以鄉村振興為需要科學界定鄉鎮政府職能,以全新的治理思維、治理理念,構建全新的治理體系,把工作重心放到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上來,提升鄉村振興的能力。各個鄉鎮和村在總編制嚴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實際自行決定職能部門和工作機構,自由安排人員調度。全市鄉鎮和村均推行“集體式辦公、超市式服務”,普遍建立鄉鎮村行政服務中心,實行全程委托代理制服務。有的以駐村扶貧工作隊為紐帶結縱向服務鏈,向村選派黨建指導員、科技助理、金融助理等,深入一線,開展指導,提供服務。有的建立村務運行質詢監督機構,解決村民參與村務知情難、做主難、監督難的“三難”問題,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建設隊伍聚合力。把建設好鄉村振興隊伍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培育新時代的新型農民,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積極發揮鄉村人才作用,形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力。結合人才強市戰略,把鄉村人才納入全市人才工作規劃,在人才引進、人才調配、人才培養、人才服務等方面采取統一措施。出臺人才工作“1+3”文件,頒布“人才引進22條”。目前,鄉村科技特派員隊伍6批,186人,省、市級專家大院10家,省級科技特派員站1家,市級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35家。
組織農民激活力。完善群眾組織,擴大鄉村民主,加快村民自治,強化鄉村法治,加強鄉村監督,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基礎和環境。同時,大力提升農民組織程度,把農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之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參與者、受益者、擁護者。目前,全市有包括糧食、油料、棉花、蔬菜、水產、畜禽、漁網、錨鏈等行業在內的協會、合作社、研究會各個農民組織50多個,均以不同形式為鄉村振興發揮作用。(卜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