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災群眾的心里也筑起一道“防洪墻”
發布時間:2017-10-27 19:23:51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1990
臺風擦邊而過,可巢湖的洪水還在,災情還在。當大家把目光聚焦抗洪搶險一線的時候,那些受災被轉移安置的群眾住得怎么樣、吃得怎么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市各地各部門確保群眾轉移后有干凈水喝,有飯吃,有衣穿,同時安排專人做好思想安撫工作,在受災群眾的心里也筑起一道“防洪墻”。
烔煬鎮中心小學安置點門口,六、七位老人正圍坐在走廊上談心,77歲的張賢娣忙著給老伴方立玉喂水,丈夫腦中風剛出院沒多久,躺在輪椅上生活不能自理,時刻需要有人在旁邊照顧。她對市防指的工作人說,今年的雨水太大了,在家待著不安全,到了安置點,我們也放心了,閑下來的時候,還能和其他人說說話。
在一樓的8號房間,挺著大肚子的花麗君格外引人注意,她是一名38歲的二胎媽媽,當被問起預產期時,她靦腆微笑著告訴大家就這幾天了。據該安置點的負責人唐小秀介紹,烔煬鎮中心小學目前安置群眾96人,各種生活物資充足,人均日保障標準為30元,當地政府還出資1萬多元修建了一個浴室,徹底解決有食堂沒有地方洗澡的問題,像花麗君這樣有特殊情況的人員,在安置點就像“大熊貓”一樣,會得到重點周全的照顧。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群眾轉移安置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烔煬鎮在安置點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當尖兵、打頭陣、挑重擔,食品藥品、公安、衛生等鎮直單位人員駐點辦公,積極做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安置、醫療救助等工作,以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
一磚一瓦搭建起來的家園,離開后舍不得放不下,針對人員轉移后可能會出現的焦慮、憂慮、煩躁等情況,烔煬鎮中心小學安置點的工作人員在房間里悄悄地擺上幾個盆景,營造家的氛圍,主動邀請文化部門,舉辦電影放映活動,緩解群眾的不安,用多種方式切實做好轉移安置人員的思想安撫工作。(烔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