烔煬鎮奏響農村公共服務協奏曲
發布時間:2019-07-22 19:40:26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4849
一直以來,烔煬鎮凝心聚力抓發展,竭盡全力惠民生,以鄉村振興為引擎,始終把服務群眾當作是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激發農村服務熱情,構建農村服務體系,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
多規合一繪新圖。按照錯落有致、風格多樣的理念合理布局,突出生產的可持續性、環境的生態性、公共服務的共享性,實現“多規合一”。投資1.09億元實施了56條總長度113公里的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目前已完成大半工程量,真正打通農村交通到脫貧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堅持創新管護機制,將小型農田水利管理和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相結合,投入548萬元在新橋、三份、鳳凰三村打造1800畝村級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點。兼具美觀和環保,利用村內原有的舊磚舊瓦為原材料形成自然景觀,傾力打造南湖方、白廟唐等7個省級美麗鄉村。
群眾生活有保障。大力推進就業民生工程,共組織招聘活動3次,20余家企業參與,促成勞動者就業270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100%,投入300萬元完成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提升改造,在全市率先實施養老服務中心消防改造工程;承接12345市長熱線交辦事項188件,辦結率100%,鎮村兩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公共平臺實現全覆蓋,網上辦結件共1933件、辦件覆蓋率達90.32%,實現最多跑一次占比100%。
配套服務提環境。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在全鎮13個村(社區)積極開展村級為民服務活動場所提升工程,按照“一室多用、一室多能”的要求,配套建設農家書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等設施,完善為民服務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村民議事制度、村級事務公開等各項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財。強化村民代表大會、村民監督委員會作用,推進依法治村和村民自治,為村民廣泛參與和有效監督村級事務提供制度保障。
文化多元樹新風。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年學校、道德講堂等教育資源,采用“室內+室外”、“選修+必修”相結合進行選舉,共計開堂授課23余次,受益群眾1380余人次;開展“文化下鄉”等各類活動,組織文藝小分隊開展春節文藝下鄉巡演15場、組織書法愛好者義務為村民書寫春聯近萬幅、開展送戲下鄉村和送電影下鄉村120余場。推薦申報6名“巢湖好人”、開展“最美家庭”等多樣評選活動,實現單一文化的輸送到多元文化的融合,舉辦合肥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活動啟動儀式,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受益群眾4400余人次。(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