烔煬鎮創新措施為精準扶貧謀“出路”走“新路”
發布時間:2019-08-16 19:59:16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4109
“江淮古鎮,傳奇烔煬”。烔煬鎮現轄17個村(社區),全鎮總人口68692人,總戶18304戶,現有貧困村風凰、花集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68戶2547人。近年來,我鎮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當成農村工作頭等大事來抓,以脫貧攻堅工作統領農村各項工作,積極探索精準扶貧謀發展的新路子,持續抓好產業扶貧和因戶施策工作,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成效顯著。
脫貧先鋒做榜樣,貧困戶爭當脫貧“民星”。朝陽村劉勝生身殘志不殘,有著一個聰明靈動的頭腦,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好點子,2018年在幫扶人的介紹下他進入烔煬鎮堯舜牡丹園從事園林看護工作,月薪2000元。看著滿園郁郁蔥蔥的青草,劉勝生有個大膽的想法一直在頭腦中醞釀,根據經驗養鵝最好的飼料就是新鮮的青草,于是他像園區負責人建議飼養白鵝來達到生態除草的目的,既能減少成本還能增加收入。經過園區負責人同意后,他主動申報養鵝200只,園區隨后也引進了500只白鵝,他本人也因此增加了6800元的收入,打工養殖兩不誤,值得學習。烔煬像這樣的通過自身發展脫貧致富的貧困戶還有很多,根據不同的類型評選出17個脫貧先鋒,將他們感人的事跡匯編成冊,廣為宣傳,并召開全鎮扶貧專題大會上進行表彰,形成示范帶動。
消費扶貧來助力,產品銷售渠道更寬廣。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我鎮利用春節買年貨這個傳統習俗舉辦年貨節,鎮、村幫扶干部與貧困戶一起將自家的綠色農產品、批發的商品帶入市場進行銷售,幫扶干部向過往的群眾大力推介貧困戶自我生產的綠色土特產,并聯系愛心企業、鎮直單位等,進行兜底銷售,每年的產品都能圓滿售罄,實現交易總額達50萬元,貧困戶增收的同時增強了貧困戶來年大力生產的信心。2018年舉辦巢湖·烔煬美食文化旅游節特設扶貧展銷區,以 “心系扶貧,共享豐收”為主題,展示烔煬鎮貧困戶豐收成果,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就,共銷售約4萬元土特農產品。2018年皖維集團與巢湖市烔煬鎮誠效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完成20萬元的蓮藕定向收購訂單,既解決了銷路問題,又增加了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收入。2019年鎮工會與曙光村產業園結對消費扶貧,鎮工會在產業園內購買近2萬元的瓜果等農副產品,用于慰問高溫下堅守在工作一線的環衛工人、藍藻打撈工人以及人居環境整治工人等。
抱團取暖共致富,合作社、產業園遍地開花。為推進產業扶貧,炯煬鎮中李村委會盤活村內閑置水面荒灘荒地,按照村主導、貧困戶自愿的原則,2018年成立巢湖市炯煬鎮振中種養殖合作社,建立戶聯共建扶貧產業基地。合作社法人由村書記擔任,共吸納106戶貧困戶加入,每戶交300元入股資金,同時申報扶貧資金21.2萬元,采取村兩委主導、理事會運作(其中貧困戶6人擔任理事會成員)的方式,發展水產養殖212畝,預計年底捕魚3萬斤,產值20萬元,貧困戶按照入股分紅的方式獲得效益。2017年我鎮根據合裕村現狀,聘請專家現場考察和論證,同時到周邊縣市進行考察,選擇適合當地土質的瓜蔞種植項目,并作為巢湖市試點項目爭取各級扶貧資金,建立合裕村瓜蔞扶貧產業園100畝,2018年畝產量50公斤,畝產值達1900元,預計2019年畝產量達100公斤,畝產值3000元,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帶動了貧困戶就業和分紅收入,并輻射周邊農戶發展,形成“一村一品”。目前合裕村瓜蔞種植試點項目成功經驗已在全市進行推廣,2019年合裕村將種植規模擴大到500畝,花集村和鳳凰村分別新建成了200畝瓜蔞扶貧產業園,其中花集村扶貧產業園流轉6戶貧困戶土地20余畝,帶動就業5戶,最高實現年收入增加3500元左右,鳳凰村扶貧產業園流轉10戶貧困戶土地30余畝,帶動貧困戶就業4戶,實現年收入增收4000元左右。
幫扶措施出新招,將幫扶進行到底。幫扶責任人李萌初入職場,迅速轉換身份,踏踏實實走村入戶為人民服務。貧困戶柴紹輝養殖土雞、鴨增加收入,但存在銷售困難的問題。李萌帶領柴紹輝到合肥參加深山集市農產品展銷,手把手教柴紹輝使用真空機、使用二維碼收款、收發快遞,申請注冊“鳳凰食匠”商標,一點一滴提升貧困戶銷售能力。李萌還發揮自己高學歷的優勢為貧困戶童孝兵的大女兒童傳梅每月幫她溫補功課兩次,每天通過微信指導她寫作,挖掘她朗誦的優點,在鎮母親節朗誦比賽上表現優異,獲得了獎金。合肥市政協選派干部程序擔任鳳凰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他爭取了十萬元菌菇產業發展資金,幫助貧困戶肖圣榮帶頭嘗試種植平菇。程序前后奔波協調菌菇大棚施工、菌菇菌棒引進、蘑菇銷售出路,積極出謀劃策、就為了貧困戶日子能好過一點。為了方便全村農產品運輸,他又聯系合肥市郵政運輸管理局、巢湖市郵政公司,為鳳凰村量身定制幫扶措施,解決了銷售運輸的大難題。平菇生產儲存困難,他又想主意、出點子,村集體建設電商發展加工基地,可烘干處理延伸產業鏈、代包裝代銷售降低群眾平菇生產經營風險,同時引導農戶進行香菇種植。在幫扶人陳鵬的幫助下貧困戶蔣金云自帶自用小額貸款5萬元發展葡萄種植業,同時積極幫助她改進葡萄的種植的品種提高葡萄品質,為幫助蔣金云拓寬銷售渠道,陳鵬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資源,聯系企業和愛心人士,幫助蔣金云聯系葡萄銷路,每年蔣金云家的葡萄都能售罄,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2019年蔣金云在幫扶人陳鵬的幫助下擴大葡萄種植面積1.5畝,并且幫助蔣金云銷售葡萄100多箱。
集體經濟謀發展,脫貧致富底氣足。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朝陽村兩委一直致力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農戶嘗試種植中藥材黃蜀葵,今年朝陽村及周邊村居共18戶貧困戶、普通農戶45戶參與種植,種植面積82.6畝,取得了平均畝產3000多元的良好效益,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為了更好地推廣黃蜀葵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鑒于黃蜀葵鮮花不易存儲和運輸的特點,2019年,朝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集體資金30萬元黃蜀葵投資建設占地500平米的黃蜀葵烘干車間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一方面帶動貧困戶及農戶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效益大幅增長,另一方面通過中草藥的初加工,增加就業崗位,為貧困戶實現就業提供新的途徑。烘干車間按目前的日產量,將每年為朝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帶來30萬元的收益,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底氣就更足了。(何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