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灣鎮:蔬菜大棚里的夏日協奏“曲”
發布時間:2019-08-29 16:27:09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2058
驕陽似火的八月,烈日當頭,而那蔬菜大棚更是熱浪滾滾,這股子熱浪也抵擋不了那紅透了的辣椒、胡了須的玉米。巢湖市蘇灣鎮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里,30多名工人正忙著把這些辣椒、玉米、甜瓜摘下來、送出去,夏日農忙進行曲在聯創扶貧產業園里奏響了。
黨建引領,奏響脫貧曲。蘇灣鎮包坊村作為巢湖市16個貧困村之一,2016年實現摘帽,現有貧困戶195戶、432人已全數脫貧,2018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33.54萬元。昔日的貧困村在短短幾年始終圍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緊抓政策機遇,積極申請扶貧項目資金,以項目帶動促經濟發展。2017年,聯創扶貧產業園開始建成,因地制宜,抓住農村土地這塊金疙瘩。2018年7月,安徽禾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年租金12萬、14萬、16萬三年遞增的價格租下了這塊“金疙瘩”,除了承租72畝聯創扶貧產業園,另外從包坊村委會又租賃了30畝田地,現共有面積102畝,其中辣椒種植70畝,玉米30畝,甜瓜12余畝。通過對包坊村原有農業設施的升級和改造,現共有72個高標準的10米雙層鋼構大棚,這都成為了辣椒、玉米、甜瓜的成長之地。
科技支撐,奏響創新曲。安徽禾新是一家致力于發展大棚蔬菜的現代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據產業園負責人介紹,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種植的越夏辣椒、甜瓜和玉米都不是“本地娃”,而是從安徽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的新品種,運用全新的栽培模式。通過新品種和新栽培模式,產業園辣椒年產量達50萬斤,毛收入可達80萬元,甜瓜年毛收入達12萬元,玉米年毛收入達15萬元,遠遠高于傳統品種和傳統栽培模式下的產量和收入。產業園通過發展訂單式銷售,主要銷往浙江、山東等地,年純收入可達50萬元。
“就業+分紅”,奏響致富曲。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現有固定工人20人,從土地整治到除雜、種植、施肥、灌溉、采摘,整個過程持續7、8個月的時間,辣椒從3月份開始定植,7月份開始銷售,直到11月份結束,整個采摘高峰期工人人數達到35人左右。產業園在發起務工需求的時候,積極與村委會溝通,優先采用貧困戶到園區務工。禾新公司每年在8月30日之前將本年度產業園租金上繳包坊村委會,由村委會對貧困戶進行受益分紅,并對受益對象發放“資產受益權證”,進一步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其中2018年就帶動了67戶貧困戶分紅,戶均增加收入896元。(萬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