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廟社區創新“黨建+”新模式 擴大基層組織覆蓋
發布時間:2018-05-06 19:22:51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6502
近年來,中廟社區黨總支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服務居民作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努力探索“黨建+旅游”發展新模式,將“支部建在船上”“支部建在島上”“支部建在點上”,為創建5A級國家景區保駕護航。
支部建在船上,先鋒亮在崗上
陣地在船上拓展。渡運公司黨支部因地制宜,在客運輪渡上建設60㎡“開放式”黨組織活動場所,按照“六有”標準,保證了黨員有地方學習,有地方議事,有地方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和“黨員責任區”,亮身份,亮承諾,強黨性,勇擔當。黨員在崗上培養。推行“微型黨課”活動。黨支部把黨員教育寓于船組活動之中,建立“1+1+3”聯系培養制度,由支部每名黨員直接聯系一個船組,聯系3名以上優秀員工,加強員工思想教育助力提升企業服務水平。
支部建在島上,紅色引領旅游
“四新”機制引領黨建發展。建立黨建“四新”機制引領發展,即新觀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平臺(黨建+生態旅游)、新措施(注入黨的領導核心,大力發展漁村集體經濟)、新發展(旅游與發展融為一體),建立姥山島茶葉合作社、姥山島漁業合作社,姥山島電瓶車旅游公司等,讓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動生態旅游第一線爭當綠色先鋒,實現黨建、生態旅游、綠色經濟融合發展。基層堡壘反哺生態旅游。結合打造生態文旅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對無職黨員進行“五崗三定”,即志愿服務崗、營銷宣傳崗、環境治理崗、糾紛調解崗、精神文明崗;定職責、定目標、定時間,組織無職黨員開展“笑臉”服務,用心為游客排憂解難,樹立“零距離”的親民意識,打響“紅色”服務品牌,用實際行動爭做游客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紅色驛站樹立品牌形象。結合漁村文化展示館高標準打造“美麗漁村·紅色驛站”黨群服務陣地,將“紅色驛站”打造成服務景區發展、服務企業、服務游客的窗口,在政治引領上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支部建在點上,聚力攻堅克難
同步組建增能量。中廟社區積極創新黨組織的設置方式,立足征地拆遷、集鎮整治等重點項目,分別在老船塘片區環境整治、藍藻打撈等項目一線建立先后設立11個重點項目臨時黨支部,引導黨員用實際行動服務項目的推進,讓項目建設出效率,出質量。旗幟鮮明重成效。臨時黨支部按照“支部有牌子、組織有機構、運行有制度、活動有場地、工作有載體、一線有黨旗、效果有體現”的“七有”要求,充分發揮臨時黨支部的凝聚力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帶頭破解重點項目一線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帶頭處理各類矛盾糾紛,帶動指揮部其他工作人員積極投身到重點任務第一線,努力當好項目建設的“服務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群眾呼聲的“信息員”、遺留問題的“調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