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 推進巢湖鄉村振興—市發改委徐朝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網絡培訓班】
發布時間:2020-05-09 11:00:34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7117
當前,我國正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交匯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提升。我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穩妥做好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
一、主要情況
近年來,我市強化規劃引領,提升項目支撐,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我市“三農”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1.出臺戰略規劃。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省、合肥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我市及時制定了《巢湖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分三大部分,共8章、33節、99條,共約4萬字。《規劃》全面承接省、合肥市規劃涉及巢湖的事項,認真梳理相關項目,設置7個任務專欄,部署52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為實施好《規劃》提供了堅實的項目支撐。
2.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在產業,必須切實抓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推進三產融合的重要抓手,依托龍頭企業,深入推進我市食品深加工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引導中糧、光明槐祥、富煌三珍等龍頭企業,走“規模化、系列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加快推進綠色有機食品深加工項目、年產20000噸面包糠(屑)項目、金太陽食品深加工項目、安徽金豪農副產品加工項目等一批項目建設,逐步形成綠色、高端食品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二是積極培育發展新業態。利用我市森林景觀、山水景觀、田園風光、鄉村文化等特色資源,正在加快建設廟崗尖山湖逸趣園、黃麓西黃山原鄉厵、巢湖半島花溪、黃麓巽風湖等一批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健康養老、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3.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我市聚焦優勢特色產業,積極引進優質市場主體,深挖延伸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積極爭取合肥市特色小鎮“借轉補”專項資金,強化規劃設計、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培育建設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設黃麓建筑科創小鎮、旗山?中科精密智造小鎮2個合肥市級特色小鎮;并積極謀劃槐林漁樂小鎮、中垾體育小鎮、夏閣唯鎂小鎮、中廟文旅小鎮、柘皋水韻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將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在我市鄉村大地上串聯成珠。
4.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推進實施巢湖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涉及農村水利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農村電網設施、安全飲水設施、醫療衛生、文化教育設施、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二、存在困難
一是農業農村經濟基礎差,制約產業興旺,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強。二是輸血造血都不足,鄉村振興缺資金。三是優秀人才難回流,鄉村發展缺活力。四是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匱乏,農村仍然是公共服務體系的“末梢”。
三、工作建議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統籌鄉村規劃與城鎮規劃等專項規劃相銜接,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有效覆蓋農村,并突出農業生產、農村居住、生態環境保護和農耕文明傳承等功能。根據合肥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規定,加快推進巢湖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環巢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將美麗巢湖打造成為生態文明安徽樣板、綠色發展全國示范,爭取上級在鄉村振興政策中,考慮巢湖市在環巢湖流域治理和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給予我市適當的政策支持。
二是堅持產業先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20字中,首當其沖的是產業興旺。鄉村沒有穩固的產業,村民沒有穩定的收入,振興就無從談起。因此,要突出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堅持以新型工業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筑牢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
三是堅持生態紅線。鄉村振興要守住生態紅線,善于借助鄉村獨特的自然資源發展適宜的產業。要通過保護和發掘巢湖不同地域鄉村的生態優勢,通過產業促民增收,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實現增產增收增效的可持續性,形成“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農民受益”的良性發展模式。
四是堅持保障跟進。不斷完善農業農村服務體系,優化、整合科技、金融、人才、資金、教育、醫療等方面資源,打造多化、開放式、系統性的鄉村振興服務保障體系,增強協調推進鄉村振興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