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廟街道:活用“四事四權”工作法,賦能基層治理出實效
發布時間:2023-03-13 08:09:2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3804
近年來,中廟街道堅持“黨建+”主體思路,以試點推廣“四事四權”工作法為抓手,不斷將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巧解基層治理難題,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組織引導,織密黨員問事“微網格”。通過黨工委會專題研究試點推廣“四事四權”工作法,召開村居試點推廣動員部署會,利用全街現有39個網格,建立“支部書記網格指導員+黨小組長網格長+黨員網格員+村民”模式,積極開展入戶走訪和矛盾調解,實現群眾工作“全覆蓋”。其中中廟社區在6個村(社區)中率先試點,推行網格季度工作成效考核和通報制度,44名網格員積極發現居民訴求、關愛走訪、信息上報,有效實現“一網多能”。推廣“四事四權”工作法以來,共計上門走訪3100人次,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341件,解決居民糾紛21件,切實做到“需求在網格發現、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
用好載體,搭好群眾說事“微平臺”。堅持“線上說”與“線下說”相結合,暢通群眾反饋渠道,保障群眾對村(社區)事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線下,建設黨群服務站、黨代表工作室、老年食堂等服務陣地,通過“板凳議事會”等方式問情于民,切實做到將板凳“坐熱”、民心“捂暖”;線上,建立網格微信交流群,并在轄區網格范圍內顯眼位置公示網格長、網格員姓名、聯系方式和職責范圍,勝利村創新開展“陽光書記云端見面會”,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摸排設施維修、河塘清淤、南山復墾等居民關心關注的問題19條,積極探索多元化“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新思路、新載體。
強化自治,激活代表議事“微治理”。立足中廟街道社會主體多元化,群眾訴求多樣化的特點,有效發揮村(社區)群眾和非公企業黨組織的聯動作用。全街6個村(社區)組建政治素質過硬、黨員群眾中威信較高的“五老”隊伍共50余人,通過“五老調事”解決群眾訴求29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充分發揮五老人員余熱;有效發揮碧桂園物業公司黨支部“紅色物業”黨建品牌能量,大力推行“業主吹哨 物業報道”機制,依托碧桂園物業業主群等載體,搭建業主議事平臺,讓居民訴求第一時間得到關注和回應,及時調解解決居民身邊鄰里糾紛、文明遛狗、噪音污染等問題53件,逐步構建了“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村)社區、問題就地解決”的居民自治新格局。
黨建引領,抓好支部辦事“微服務”。各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強化黨建引領,將落實“四事四權”工作法與“黨建+信訪”、開門一件事、敲門行動等工作結合起來,建立底數、需求、服務和反饋4個清單,形成黨建引領下的支部辦事“微服務”格局。將“支部辦事”成果納入村(社區)年度考核,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同時與村(社區)干部績效報酬、評先評優等掛鉤,逐步構建起“收集匯總-研判交辦-辦理反饋”的工作閉環,充分實現群眾的“話”有人聽、群眾的“事”有人管、群眾的“難”有人解。2022年以來,村(社區)黨支部“兩委”成員領辦入戶接種疫苗、上門征繳醫保,全程陪同新婚夫婦孕前優生檢查等大小實事210余件,辦結率達90%以上,切實做到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