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垾鎮:用好“三字訣” 助推黨員教育管理走深走實
發布時間:2022-05-19 14:35:0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5646
近年來,中垾鎮圍繞新時代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新形勢新要求,健全完善黨員發展培養、跟蹤教育、監督管理機制,推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發展、提質增效,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源頭提“質”,完善黨員隊伍發展培養。建庫培養把好“計劃關”。將35歲左右的村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大專以上畢業生納入農村發展黨員后備人才庫,同時優先發展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衛生系統工作人員、村級網格員等,發展的35歲以下的年輕農村黨員從2019年的7人上升為2021年的18人,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從2017年的7人上升為2021年的17人,為黨員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政治領航把好“程序關”。嚴格工作開展程序,完善落實發展黨員聯合審查、推優、培養、預審、公示等機制。入黨積極分子階段,提前會同紀檢、派出所、綜治、衛健等部門聯合篩查,對存在違紀違法、長期失信、纏訪鬧訪等問題的及時取消發展資格,確保發展對象的純潔性,嚴防“帶病入黨”。集中培訓把好“思想關”。鎮黨委牽頭舉辦發展對象集中培訓班,邀請市委黨校專家線下教學,依托黨建云平臺,以“黨課開講啦”高質量專家授課資源為學習內容,組織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參加學習教育課,同時邀請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等分享心路歷程和履職經驗,當好輔導員、做好“傳幫帶”。
教育增“效”,筑牢黨員隊伍思想根基。做“優”云端課堂,深化教育效果。堅持以示范引領、典型帶動為標準,以各類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為主線,拍攝制作《不忘初心使命,淬煉黨性本色》等電教片,建設豐富多樣的黨員在線教育素材庫,著力增強黨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督促基層黨組織管好用好黨員交流微信群、QQ群,讓信息傳遞“隨網速達”、讓黨員教育“隨時隨地”。用“活”紅色陣地,增強黨性修養。充分挖掘溫家套慘案紀念館、紀念碑沉淀的文化資源,結合“七一”建黨節和巢湖國恥紀念日等,積極組織黨員開展聆聽紅色故事、學習紅色歷史、重溫入黨誓詞等感悟式、參與式、體驗式教育活動,利用遠教文化廣場組織黨員群眾觀看紅色電影20余場次,覆蓋500余人次,進一步豐富廣大黨員干部的“初心之旅”。辦“好”實踐活動,厚植為民情懷。以提升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和工作本領為目標,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每月固定主題黨日,先后開展周末課堂、圖書分享、文藝匯演等公益活動20余場次,服務群眾1000余人次。將疫情防控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戰場,成立突擊隊20支,設立黨員先鋒崗35個,680名黨員參與信息核查、核酸檢測采樣、物資配送等,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
管理抓“實”,提升黨員管理服務質效。加強立檔建庫,“管”黨員底數。利用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準確掌握黨員數量、流向、從事職業、聯系方式等基礎信息,并進行動態調整,實現黨員數量清、信息清、結構清。完善黨員檔案管理制度,強化各環節把控,嚴格查(借)閱、轉接,建立轉借臺賬,做到檔案“借閱有記錄、歸還有登記、轉入有材料、轉出有手續”,確保“檔隨人走”。做好屬地轉接,“管”組織關系。做好流動黨員黨組織關系管理,按需按類進行黨組織關系轉接。對于已退休或在外定居的流動黨員,按照黨組織屬地管理原則,及時將其黨組織關系轉歸所在村(社區)管理;對于常年在外工作的流動黨員,在征求本人意愿的基礎上,及時將黨組織關系轉入所在地黨支部,方便其參加組織生活,接受規范管理。截至目前,2022年全鎮接收安置黨員9名,辦理轉出10名。搭建考評平臺,“管”作用發揮。探索亮家庭、亮身份、亮承諾,組織定崗、黨員定責、集體定檔的“三亮三定”教育管理辦法,結合年度民主評議黨員,重點圍繞黨章規定的黨員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和履行的基本義務等量化評議內容,把黨員現實表現轉化為鮮明具體可操作的分數“硬指標”,考評結果作為黨員評議定格、評優表彰的重要依據,形成“常抓、常管、常惦記”的長效管理機制。(雍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