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蕪蚌:創新崛起的主引擎
發布時間:2017-10-26 11:53:0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2446
加速崛起,是安徽人的夢想。可是,“崛起方程式”該如何解析?
2008年10月,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安徽“應在自主創新上有更大作為”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揮出大手筆,把自主創新作為崛起的戰略核心,全面啟動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在全國“叫得響”的區域創新品牌,并號召全省“用科教資源的火種點燃自主創新的火炬,把一個個自主創新的亮點匯聚成普照江淮的光明”。
4年來,合肥、蕪湖、蚌埠三大區域中心城市聯袂探路,產業、科技、改革和人才成果加速涌現,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合蕪蚌,這個中國中部地區的“科技新特區”正在成為引領安徽創新發展的“火車頭”、加速崛起的主引擎。
引領安徽多項創新指標進入第一方陣,試驗區品牌全國“叫響”
金秋十月,四面環水的合肥科學島上景色正濃,吳新潮顧不上欣賞。作為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所副所長,他傾心投入到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EAST)超導托卡馬克研究中。
“形象地說,我們致力的是讓氫彈慢慢釋放,其能量被慢慢利用。 ”站在插有鮮艷國旗的實驗裝置前,吳新潮向“走進合蕪蚌”采訪團興奮地介紹,今年東方超環運行創下兩項世界紀錄:獲得超過400秒的兩千萬度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獲得穩定重復超過30秒的高約束等離子體放電,這標志著我國在穩態高約束等離子體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合肥誕生的東方超環未來有怎樣的應用前景?吳新潮給出答案:希望50年以后或者更短,讓彼時的世界所有的燈都由聚變能“點亮”。
當吳新潮在合肥描繪藍圖時,來自全國的游客正在蕪湖方特體驗高科技的魅力。
“天造黃山,人造方特。 ”新穎、驚險、剌激、夢幻,科技“魔力”讓游客在方特“上至九天攬月,下至海底歡宴,夢回秦陵漢墓,神游童話世界”。
蕪湖方特,這座敢于和迪斯尼一較高下的主題公園沒有辜負“世界一流,國內僅有”的創建初衷。目前,“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兩座主題體驗區共接待游客近1400萬人次,迅速成為長三角的文化旅游勝地。
在蚌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低溫液化,清液發酵”專利技術和世界領先的工藝設備,將農產品可再生資源,加工轉化成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產品,立志做中國生物化工產業的領導者。
4年來,試驗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只占全省14.1%國土面積、18.7%人口的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創造了全省36.3%的GDP;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占全省64.1%和58.7%;產學研項目占全省56.3%,獲授權發明專利占全省72.2%;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省91.0%;引進科技成果數占全省71.4%;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數占全省66.7%;引進高端人才占全省80.3%……
在試驗區帶動下,安徽多項創新指標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企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明專利申請量、財政科技投入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十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9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量子通信、高溫超導體、高性能計算機等科研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高新技術產業年均增長30%以上,2011年實現產值8330億元,比2008年增長136.8%。合蕪蚌試驗區作為區域創新品牌“叫響”全國。
七成科研機構設在企業,試驗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如今,在合蕪蚌試驗區,在國內外占領行業前沿陣地的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多。
蕪湖,奇瑞汽車國家級汽車工程實驗室,總投資達15億元、亞洲最大汽車試驗技術中心,承載著實車碰撞試驗“中國第一碰”的傳奇。寬敞明亮的實驗室里,30度、45度、60度、90度碰撞牽引滑軌一應俱全,能夠模擬各種碰撞場景。十多年來,奇瑞始終堅持平均每年將銷售收入的7%以上用于研發投入,形成了全產業鏈的自主創新能力。截至2011年底,奇瑞公司累計申報各項專利6626件,累計獲授權專利4595件,位居中國汽車企業第一位。
在合肥高新區,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借力中科院研究成果,在世界首創“控肥寶”,與普通肥料均勻混合造粒制成控失性肥料,施入土壤遇水可形成“豆腦狀”網絡,“鎖住”氮磷鉀等化肥養分。多年的應用“成績單”顯示,不僅大幅削減化肥流失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還提高養分效率,使作物平均每畝增產超過10%,驚人技術讓國內外業界刮目相看。
在懷遠,安徽省大富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有著放眼世界的愿景——致力于成為全球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的領先者。大富機電與試驗區同成長,4年遞交39項專利申請,獲得6項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經營業績走出了漂亮的上揚線,銷售收入逐年呈倍數增長,2011年超過3.2億元。
從2008年起,我省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全面實施升級創新型產業、培育創新型企業、集聚創新人才、建設創新載體、建設創新平臺和優化創新環境“六大工程”,著力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以研發和園區建設為載體,推進產學研一體建設。
201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合蕪蚌試驗區參照北京中關村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合蕪蚌”成為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之后,第四個進入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和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
系列政策的強力推動和真金白銀的有效投入,讓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在試驗區凸顯:70.6%的科研機構設在企業,73%的科技活動人員在企業,71.9%的研發經費來源于企業,75.3%的省級攻關項目由企業為主體承擔,72%的省級科技成果出自企業。試驗區高新技術企業數由404家增加到940家,研發人員數由3萬人增加到6萬人,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數由85個上升到300個,專利授權數由2507件上升到22780件。
在試驗區帶動下,我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前10位,25家企業成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總數居全國第1位;1617家企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居全國第7、中部第1位。
一批新興產業迅速成長,試驗區成轉型發展的靚麗風景
每天,18路公交車從合肥市濱湖新區往返政務文化新區,這是全世界第一條純電動公交車線路。目前,180臺純電動客車穿梭在這座城市的14條公交線路上,累計行駛里程已突破800萬公里。安靜、平穩、無尾氣,這是合肥市民對新能源汽車的直觀感受。
2010年6月,合肥市成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獲補貼的試點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當年,江淮汽車率先實現純電動轎車批量示范運行,585輛第一代同悅純電動轎車進入私人領域,一次性投放規模開創了行業先河。在合肥,越來越多上班族開上了純電動汽車。他們可能不知道,花幾萬元就開上省錢的純電動汽車,是受益于合蕪蚌試驗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舉措。 1585輛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讓作為首批“十城千輛”試點城市的合肥處在“引領”位置:純電動轎車和純電動客車推廣總量排名全國試點城市第一。
在蚌埠,一個晶瑩剔透的產業風生水起。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正瞄準國際前沿做兩塊新“玻璃”:一塊是電變光,屬于電子產業;一塊是光變電,屬于光伏產業。在蚌埠市龍子湖區工業園,中建材電子信息顯示超薄基板項目工地,一座投資8億元、占地近200畝的工廠已見雛形。“該項目生產的玻璃基板最薄的只有
有所為、有所不為。蕪湖市根據“重大項目引領,產業集聚發展”的原則,在繼續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的基礎上,加快培育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光電光伏、新材料、智能家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壯大,去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732.1億元,已占規上工業產值的20%。
在試驗區帶動下,短短幾年,我省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為百億乃至千億級的產業集群,成為轉型發展的靚麗風景。 2011年,全省共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560家,產值4132.1億元,同比增長62.1%,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邁過千億元大關。
今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工業增長減緩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公共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而上,實現總產值231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5%,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快16.1%。(記者 夏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