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機制 建設人民滿意公務員隊伍
發布時間:2017-10-26 14:07:11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2486
公務員隊伍是黨治國理政的主體,承擔著管理國家公共事務和社會事務的重要職能。
對這支隊伍的管理,無時無刻不牽動億萬國人關注的目光。
十年風雨磨礪,十年探索前行。
黨的十六大以來,公務員法頒布實施,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基本形成,公務員管理機制日益健全,公務員隊伍建設不斷深化,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中國特色公務員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公務員管理法制化邁上新臺階
回眸十年,有一個日子令全國公務員銘記在心——2005年4月27日。
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在這天下午3點,隨著北京人民大會堂響起一聲“通過”,我國干部人事管理的第一部總章程性質的法律——公務員法誕生了!
公務員法的頒布,凝結了各方的期待和關注。“這標志著公務員管理進入了法制化的新階段,為科學、民主、依法管理公務員隊伍提供了重要依據。”社會各界如此贊譽公務員法的頒布。長期以來,立法層次較低被認為制約了公務員制度的健全完善,影響了公務員管理的權威性。
公務員法實施6年多來,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以公務員法為核心,又相繼研究制定了20多個配套法規,內容涵蓋公務員考試錄用、調任、職務任免升降、考核、獎勵、懲戒、辭去公職、辭退、回避、申訴、培訓等方面。這些法規與公務員法和干部任用條例相配套,初步構成了中國特色公務員法律法規體系的基本框架。
在公務員法的規范下,公務員主管部門嚴格按照標準和條件,平穩順利地完成了公務員登記、職務和級別確定、工資套改、參照管理單位集中審批等工作,公務員進、管、出各環節進一步規范,中國公務員管理的法制化邁上了新臺階。
“公務員法是在《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多年實踐基礎上總結形成的。我們在實踐中感到,對工作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隨著配套法規的相繼出臺,政策逐步完善,法律法規更加具體化了。”邢華,現任天津市公務員局考核獎懲處處長,在人事系統工作30余年,見證了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到公務員法的出臺。他現在正忙于推進天津市公務員平時考核制度建設,“目前急需省市層面結合地方實踐特點,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和實施辦法。”
管理機制日益健全——公務員隊伍生機活力不斷迸發
“干得好受獎,干不好要被淘汰,沒有避風港,也無法躲在角落里求安逸。”
葉平,江西省南昌市工商局東湖區省府大院分局局長。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同時又是有著22年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回想這10年,她感觸最深的便是公務員日常管理上的變化。“平時考核的大力推行,使基層公務員找準自己的位置努力工作,真正營造出了干事業的氛圍。”
2009年,南昌市工商局開始探索公務員平時考核,至今已經形成一人一表、每月每季隨機抽考、電腦量化分析績效,考核結果與職務晉升、表彰獎勵、培訓辭退掛鉤的平時考核管理模式。
以考核抓管理、激活力,這僅是公務員管理機制日益健全的一個剪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公務員“凡進必考”深入人心,選拔任用機制不斷完善,考核獎懲日益嚴格規范,公務員管理機制創新邁出新步伐。2008年7月,國家公務員局成立,更是標志“公務員管理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十年里,公務員錄用“凡進必考”制度,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不斷推進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基本形成各環節規定齊備的考錄制度體系,為各級機關選拔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權威統計顯示,2003年至2011年,全國共考試錄用140萬名公務員。
省級以上黨政領導機關逐年提高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考錄比例。到2012年,除部分特殊職位外,實現全部職位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考錄。探索建立了從村(居)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和工人、農民等基層一線人員中考錄公務員制度。不斷完善從下級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制度,自2011年起連續組織開展了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安徽、河南、重慶等23個省區市也開展了公開遴選工作,堅持注重基層的選人用人導向,努力建立來自基層的公務員培養選拔機制。
選拔任用機制不斷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力度不斷加大,促進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從2006年到2011年,32萬余人通過競爭上崗走上領導崗位,公開選拔干部工作廣泛開展。
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試點探索推進。公安機關等系統開展了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試點,工商、質檢、稅務等系統開展了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試點,深圳市行政機關全面開展了公務員分類管理試點,公安機關、監獄勞教機關執法勤務機構人民警察警員開展職務套改,實行新的職務序列。《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試點辦法》出臺,上海、深圳、四川等地結合工作需要有序開展聘任制試點工作。
公務員考核穩步創新。2007年,《公務員考核規定(試行)》下發,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相繼出臺了配套的考核實施辦法或細則,考核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實踐中,各地各部門強化平時考核,細化對德的考核,注重體現實績,探索分級分類考核,提高考核手段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水平,拓展考核結果使用途徑,推廣群眾評議經驗,逐步實現“陽光考核”,使考核在公務員使用、培養、監督、激勵等方面的基礎作用逐漸增強。
激勵保障和監督約束機制不斷健全。公務員交流、回避、獎懲、辭退、問責等制度不斷完善,已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13部專項處分規章。2009年對連續3年考核為優秀等次的11.9萬名公務員記三等功。2006年至2011年,全國受到處分的公務員5萬多名,近5000人被辭退。
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公務員為民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群眾的事,只要不違章,能幫就要幫。”這是杭州市上城區南星派出所水澄橋社區民警胡月通常說的一句話。他被社區居民親切地叫做“阿通警官”,他也是社區居民心中的“守護神”。
“居民休息我上班”,是胡月通的工作慣例。他把加強與千家萬戶的聯系作為做好社區治安管理和服務社區居民的一條重要途徑,不定時地通過短信平臺向居民發送安全防范、法律法規等信息;為方便“上班族”、行動不便人員辦理身份證補辦、戶口遷移等手續,他分別推出電話預約、上門登記、送證上門等多項服務項目;為讓社區更和諧,他組建“和事佬”調解組,當好居民的“老娘舅”……居民說,在他的身上,為民服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踏踏實實的行動。
今年,胡月通和其他29名愛崗敬業、銳意進取、作風務實、業績突出的同志被杭州市授予“十佳公務員(工作者)”稱號。5月到8月,“宣傳宣講十佳公務員(工作者)先進事跡,提煉踐行公務員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在杭州展開,全市掀起學習先進的熱潮。這也是該市開展“深入開展創先爭優、爭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的一部分。
自1996年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人事部)會同有關部門已開展了七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評選表彰活動,各省區市也先后開展了評選表彰活動,反映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在全國廣大公務員中營造了崇尚模范、學習模范、爭當模范的良好風尚。
2011年5月5日,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印發《關于開展帶頭創先爭優爭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的意見》,把創先爭優活動與評選表彰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融為一體。活動將公務員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等四項建設統為一體,成為公務員隊伍建設有力的抓手。
公務員隊伍的能力,決定著管理和服務水平。公務員隊伍的素質,關系著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提高公務員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是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必須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務。
黨的十六大作出了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戰略決策。十年來,以能力建設為中心,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公務員隊伍建設實際,創新形式,對公務員開展了各類培訓。公務員初任培訓參訓率達到100%,任職培訓不斷加強,專門業務培訓和在職培訓深入推進。僅“十一五”期間,全國共培訓公務員3000多萬人次。
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各地各部門深入開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培訓、理想信念教育、廉潔從政教育,普遍推行新錄用公務員宣誓制度,使廣大公務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啟動了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制定印發《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各地各部門逐步建立網絡培訓平臺,積極推進自主選學、學分制管理,廣泛應用案例式、研討式、情景模擬式等現代培訓方法,有效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公務員素質。
十年春華秋實,十年碩果累累。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充分說明,公務員制度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需要的科學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我國的公務員隊伍是一支優秀人才密集、能夠擔當重任、值得黨和人民信賴的隊伍!
未來漫漫征途,站在新的起點,公務員管理工作任重道遠。各級公務員管理部門正以更加堅定的信心,開拓進取,奮發有為,不斷健全充滿生機與活力、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體系,提高公務員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黃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