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擔起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發布時間:2017-10-26 11:53:0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4052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這是很多人經受磨礪而后奮起的慨嘆,更是我們民族走過幾千年滄桑歲月而巍然屹立的寫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深刻闡釋中國夢的本質內涵,鮮明揭示無數先賢先輩為之奮斗的理想信念,為我們這代人自覺擔當使命、同心共筑中國夢指明了前進方向。
放眼過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來的170多年,導引無數中華兒女進行非凡奮斗的,正是對夢想的追求,對使命的擔當。從1925年毛澤東同志在《政治周報》發刊詞中寫下“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到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厲、一往無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一脈相承,始終都貫穿著共產黨人奮斗的夢想。
正是對這一夢想的接力奮斗,神州大地滄桑巨變。100年前國人只能在小說中幻想萬國博覽會,100年后千萬游客穿過小說里虛構夢想的跨江大橋和地鐵隧道走進世博中國館。30年前中國沒有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順利取得,創造歷史總是伴隨著艱苦奮斗。回首過去,國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變,凝聚著我們所走過的風雨艱辛;面向未來,中國夢的最終實現,依然面臨諸多可預料的困難和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國還有1.28億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人均經濟總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仍有差距,城鄉差距、社會公平等問題亟待解決,中國夢的美麗綻放還需付出更多辛勞。惟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踏石留印的實干,勁往一處使的齊心,我們才能填平前進路上的溝壑,開掘更加通達的坦途,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能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