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層重視選拔年輕干部 打擊火箭式裙帶提拔
發布時間:2017-10-26 11:42:00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2100
怎樣選好用好年輕干部
要形成一種風氣,年輕干部都應該爭先恐后到艱苦崗位、到基層去,要以此為榮
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中央高層高度重視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對于如何選用年輕干部,選用什么樣的年輕干部,解決當前什么問題,有著清晰明確的要求。
“選拔年輕干部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不僅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因素。要想事業興旺發達,要想國家繁榮昌盛,必須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來干。”
避免極端化
在這方面,當前社會關注熱點之一,是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應如何把握。
《瞭望》新聞周刊了解到的信息顯示,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并不意味著提拔任用的每個干部都要是年輕的,也不是每個領導班子都要硬性配備年輕干部,更不是不同層級領導班子成員任職年齡層層遞減。
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怎樣為宜?
“老中青合理搭配,組織才能更好地發揮功能和作用。”辛鳴說,“如果一個部門里是清一色的老同志或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對于工作的展開都不是很有利。”
“之所以強調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是因為過去在用人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好的現象——論資排輩。年齡大的同志,資歷擱在那兒,沒有功勞還有苦勞,一到提拔都排在前面。但有的論資排輩排上去的干部,不一定是真正能干事的干部。在這樣的情況下,高層強調突破論資排輩,提拔年輕干部。”辛鳴說,“但也需注意,不能從‘論資排輩’這個極端走到了‘唯年齡論’的另一個極端。哪種極端都要不得。”
“五六十歲省部級、四五十歲地廳級、三四十歲縣處級,這種年齡上絕對化的‘一刀切’,肯定有問題。”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志強分析,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并不是干部使用越年輕越好,而是需要形成一個合理、科學的梯隊結構,要更符合干部新老交替規律,符合“傳、幫、帶”的實踐需要,符合事業發展對干部能力的要求。
《瞭望》新聞周刊了解到,當前在有的地方、單位出現了機械理解、矯枉過正的傾向,選人用人時簡單以年齡劃線,不良影響已經產生:
其一,造成選人用人標準降低。當前,社會上對有的地方和單位選拔出來的年輕干部議論較多,對有些年輕干部的工作也有意見。
辛鳴說,有的地方和單位簡單追求年輕化,拔苗助長地提拔年輕干部,有的甚至放松了基本的標準和規矩。機械地理解年輕化,把一些業務素質不太強、履職經歷和崗位歷練不太夠,能力經驗也不夠足的年輕干部,在選拔任用程序不嚴格的情況下硬提拔起來。“選拔干部,不管是什么年齡,都應該嚴格按照規矩和制度辦事,標準不能降低。這一點任何情況下不能放松。”
其二,導致一些年富力強的干部難于安心做事,乃至未老先哀“度日子”。
“有的地方和部門在干部提拔上以年齡為杠杠,級級設限、層層遞減,以年齡為標準提拔的‘天花板’隱性存在。這就在干部隊伍中形成一種印象:到了一定歲數未提拔到一定級別,就覺得自己前途無望了。”辛鳴談到,比如說,30多歲還沒當上縣處長,40多歲還沒當上廳局長,有的同志就會灰心喪氣,乃至怨這怨那,好一點的是放松努力度日子,不好一點的是耍脾氣、撂挑子、混日子。而周圍的人也會說這說那,猜這猜那,無事生非,閑言碎語不斷,讓這些干部心生煩惱,無心甚至無法干事。“從來沒有明文規定,說過了什么歲數就不能提拔為什么干部。但在實際操作中,在有的地方有的部門這已經成為一種‘天花板’。”
其三,導致了“急功近利”情緒的產生。
蔡志強說,“少數干部總算著年齡‘坎坎’,就可能容易急功近利,做一些‘短平快’出政績的事情,甚至出現‘一年出成績的事大干,兩年出成績的事小干,三年才可能出成績的事不干’的現象。因為,如果堅持做打基礎、看長遠的事情,短時間不出效果,過了一定年齡,就只能‘過點兒’了。這種年齡框框帶來的心理扭曲和恐慌在干部隊伍里確實存在。”
有關權威專家指出,40多歲為什么就不能當鄉鎮主要領導干部了?50多歲為什么就不能當縣市區主要領導干部了?為什么不能讓他們感到有干頭、有奔頭?
“這是干部隊伍年輕化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這個‘天花板’必須打破。”辛鳴說,轉變需要兩方面努力:
一方面,組織部門用人的觀念需要轉變,不能簡單地以年齡劃線。30多歲的可以提拔,50多歲的也可以提拔。提拔的標準不是年齡,而是干部的德才和能力、群眾的口碑。
另一方面,黨員干部的心理狀態需要改變。黨員干部不能看著升遷無望,就“養老”、“應付”,甚或怨氣在胸“撂挑子”。“干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不同。黨員干部真想通了這一點,一些問題自然而然就化解掉了。因此,教育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事業觀、權力觀,很有必要。”辛鳴說。
蔡志強認為,不能因為要鼓勵年輕人,就讓經驗豐富的“老一點”的干部“靠邊”,這實際也是人才資源的浪費。既要鼓勵年輕人的激情迸發,也要利用好年富力強的干部寶貴的經驗和閱歷。“關鍵還是要根據崗位的職能要求、實際需要來挑選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