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干部之德重在“怎么考”
發布時間:2017-10-26 14:07:11 來源: 閱讀次數:2019
在當代社會,人們對干部、人才評價標準日趨多元的情況下,大家對干部“德”的范疇亦多有定見、不乏共識。其中,久已納入人們視野的就有政治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私德。而在德的這么多概念的集合里,包含有哪些具體內容,見之于制度,明之于人心。前段時間,曾在網上引起過熱議的“孝養父母”、“忠誠配偶”等內容,實質上就是引入傳統道德、家庭美德,豐富考德的選項。
另一方面,知易行難,貴在力行,如何將紙上的“細條條”變成選人用人的“硬杠杠”,怎樣把干部德的表現情況考實、考準,這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需要用心探索破解的關鍵所在。
考察干部之德,猶如用多棱鏡觀物,每一個角度都呈現一個側面,不同的側面組成了真實的全貌。干部考德,不是“單打一”,應是“多打一”,貴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審視干部。
從成長軌跡看干部。所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三歲一看,到老一半”,一個人的德性,是在長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其道德品性、行為規范如何,一般都會在各自人生路上留下特定軌跡。“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認識一個干部,既要看他的現在,也要了解他的過去,從中辨析干部的道德品質。若只憑一次發言、一次會面、一次演講便輕下結論,難免會看走了眼。
以群眾眼光評干部。干部德的表現有其特殊性。一個干部在工作場合、在公眾面前,與其在私密場所、在小眾范圍的表現,可能判若兩人;有的干部臺上說的和臺下干的、對他人的要求和對自身的要求,有時也迥異。這就需要我們在考察中盡可能地延伸觸角、擴大范圍、廣開言路。尤其對干部八小時以外的表現、對干部公職管轄范圍以外的表現,要力求多找知情人聽知情話。有時還要善于從看似不經意的片言只語中聽出“弦外之音”,更要不惜從民間的閑言碎語中追蹤事實真相,通過各種民主、公開的方式,搜集、了解、綜合基層干部群眾的評價意見。
靠常態監測管干部。對干部德的考察了解,不能總是臨陣磨槍,總是寄希望于干部提拔前的一次考察就能搞準。既然干部標準“德為先”,那么在平時就對干部德的表現作經常性的跟蹤了解,平時就重視干部成長過程的介入監督,就應成為組織部門準確了解、隨時掌握干部德的情況的主動作為,成為組織部門日常工作的應有安排。常態監測不僅利于組織對干部德的表現的掌握更及時、更直接,而且對干部在平時就注意養德、正德,也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考察干部的德,說到底還是要建立在熟悉干部、了解干部、從嚴要求干部的基礎之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我們的領導同志和組織部門平時勤往下走、勤與民談、勤向眾問,在考察時又能出以公心,注意傾聽求證,那么,把干部的德考實、考準,還是不難做到的。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