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融合—市扶貧辦桂雪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網絡培訓班】
發布時間:2020-04-24 18:49:47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3356
今年有幸參加巢湖市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題網絡培訓班,聽了老師們的授課,收獲很大,同時認真學習了自學課程,特別是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讓我對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觸。
3月6日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距離取得全面勝利僅剩200余天。
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脫貧攻堅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和首場硬仗,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在脫貧攻堅中均有體現。目前,我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實現全部脫貧,在做好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成效、夯實基層基礎的同時,應積極探索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為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持,下面,結合工作實際,就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上探討如下。
在產業興旺上,從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到鄉村振興“五個振興”中“產業振興”,都反映了產業扶貧在農村發展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脫貧攻堅以來,全市共投入2.8億元,共實施188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150個村,其中16個貧困村均實現村有主導產業,貧困村集體經濟得到顯著提升,其中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達到經濟強村標準。通過產業扶貧的效益不斷提升,進一步激發鄉村活力,推動一二三產的有效融合,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產業優化升級。下一步,應繼續做到做強產業,將產業發展與村集體經濟、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豐富產業鏈,盤活農村經濟發展路徑。
在生態宜居上,近年來,巢湖市組織開展了美麗鄉村、農村環境整治、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等,貧困村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群眾生活生產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下一步,應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集中治理農業環境中的突出問題,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進一步強化人居環境管理,通過整村推進等項目,整合農村居住環境,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結合此次新冠疫情工作,進一步樹立公共衛生科學防范意識,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在鄉風文明上,巢湖市堅持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推進,自治先行,利用“扶貧大講堂”等活動,激發內生動力。德治引領,落實村規民約,傳播新鄉風,積極關愛生活困難、行動困難、年老體弱等貧困戶。法治保障,印發《關于敦促贍養義務人積極履行贍養義務的通告》,切實保障被贍養人“住有所居、老有所養”。下一步,應繼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鼓勵農村自主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實現農村“五個文明”協調發展。
在綜合治理上,2019年,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派了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壯大村“兩委”班子戰斗力,筑牢基層戰斗堡壘。同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全市所有自然村均配備村民小組長,打通鄉村治理“毛細血管”。通過精準扶貧工作的歷練,村班子戰斗力、凝聚力得到顯著加強。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第一線戰斗力量,要真正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落實黨的政策、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持續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改進基層工作作風,用最強的基層黨組織治理和帶領鄉村發展。
在生活富裕上,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先驅,截至目前,全市13880戶、26931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6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全市貧困人口中,達到全市2019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2106元的已有514戶,839人,其余貧困群眾收入均超過貧困線,已初步消除絕對貧困。下一步,應建立健全防范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對所有農村群眾的家庭生活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動態監管,常態化幫扶,力爭實現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我們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無縫銜接,借鑒脫貧攻堅形成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督體系、考核評估體系在內的制度體系,實現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動脫貧攻堅的鞏固提升,以脫貧攻堅的實際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推進,真正讓廣大群眾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的偉大實踐中持續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