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牛山街道:堅持系統觀念 做細做實城市基層治理工作
發布時間:2023-04-20 10:46:59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3699
近年來,臥牛山街道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制度化創新”探索城市基層治理工作。
一是網格化管理打通基層治理“神經脈絡”。科學設置網格,優化調整支部。按照“相對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則,將原有的網格優化調整為50個,制定《臥牛山街道黨建引領網格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社區黨委(總支)委員任網格長,每個網格配備2名專職網格員,每個樓棟配1名樓棟長,建立 917名志愿者隊伍,768樓棟先鋒崗張貼上墻,公開網格人員名單和聯系方式。建成“黨建指導員+小區(片區)支部書記+紅色小管家+黨員中心戶”社區治理組織架構。小區(片區)黨支部開展“三亮一做”活動,街道精心組織嚴密實施,在小區顯著位置亮出小區(片區)55個黨組織、公布55名黨組織書記、62名紅色小管家各自工作職責、聯系方式在樓棟公布
二是精準化服務促進基層治理“深入人心”。把服務送到家門口,增強優質服務理念。進一步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小區(片區),先后在量具廠小區、臥牛山莊小區、安橋新村3處建立黨群服務站,解決居民開展文體活動、協商議事和支部開展活動等陣地問題,贏得居民支持。依托小區物業辦公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網格員、小管家就近為居民辦理業務、接受相關咨詢。各種基層治理力量發揮自身優勢,為居民提供精細化服務,2名基層治理指導員長期駐點北大街社區和健康西路社區,深入小區開展一線走訪,聯系市直單位與社區進行共建聯建;街道黨工委壓實黨建指導員責任,督促小區黨支部書記履職盡責,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網格里,組織好網格團隊成員深入小區,走進千家萬戶、歷經千辛萬苦、解決千難萬難。
三是制度化創新推進基層治理“常治常新”。多元議事協商機制。北大街社區依托“睦鄰議事廳”載體,梳理群眾訴求反映,為長線局老舊小區配置一套健身器材,解決健身難等問題5件;西圣社區組織召開“板凳議事會”,針對房產開發施工過程中引發的住房開裂傾斜等矛盾。發揮支部作用,建立群眾訴求臺賬,實行分類指導,形成清單,整合居民訴求,跟蹤銷號。健康西路社區有效拓展“三色走訪處理法”新內涵,綜合考量社區老年群體的年齡、身體情況、精神狀況等指標進行紅黃綠三色標識,分類分級走訪探望,及時有效關心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基本需求,設置必要的入戶服務渠道,實時推行適老化和無障礙信息服務。目前,已發放健康服務聯系卡500余張,便于老人在身體不適時足不出戶地電話咨詢家庭醫生,獲取治療建議。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入戶開展高齡認證、退休認證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