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打造“三紅工程” 讓黨員教育“有滋有味”
發布時間:2023-08-14 14:40:45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3183
近年來,安徽省巢湖市緊扣黨員教育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強基、紅色服務賦能、紅色品牌提質的“三紅工程”,引導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賡續紅色基因,讓黨員教育“有滋有味”。
紅色文化強基,讓黨員教育“黨味”更濃。用好紅色課堂。通過“村書記帶頭講,村‘兩委’成員分片講,無職黨員入網講”的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利用巢湖先鋒網、“巢湖先鋒”公眾號開設“先鋒看巢湖”“媒體觀巢湖”等專欄,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等黨的創新理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掌握新知識、學習新理論。用實紅色基地。以家門口的紅色資源為載體,打造李克農故居、南山烈士陵園、馮玉祥舊居等一批有教育意義的紅色陣地,通過聯動式、組團式、共建式教育培訓模式,常態化組織黨員群眾參與現場學習,幫助提升黨性修養。用活紅色文化。深化“書香巢湖”建設,創新開展紅色講解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舉辦各類紅色文化專題講座5場,覆蓋2000余人,不斷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感受紅色魅力,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服務賦能,讓黨員教育“真味”更實。緊緊圍繞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發展這一主線,加強黨員教育成果轉化。提升專業化“紅色隊伍”力量。突出農村、社區和“兩新”黨組織黨員主體地位,按照“因需設崗、因事定崗、因人立崗、以崗定責”原則,以“黨員推薦、村民代表推選、支部把關定向”的方式,設置5200余個黨員先鋒崗,精準施教、規范管理,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黨員隊伍。創建精細化“紅色網格”模式。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原則,在全市17個鎮街劃分1543個網格,以“市委—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六級網格為抓手,組建9344人的網格管理團隊,深入基層一線,以個別訪談、集中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黨員群眾學習需求、生活困難,切實打通為民服務“神經末梢”。實施常態化“紅色幫辦”行動。構建“黨建引領、行業歸口、產業鏈接、融合發展”的產業鏈黨建體系,將黨建工作融入產業鏈發展全過程各環節。建立黨員職工“店小二”服務企業“幫代辦”制度,遴選黨建指導員和服務企業紅色專員42名,開展“一對一”服務,幫助企業協調資金、技術、人才、審批等困難,全力打通為企服務“最后一步路”。
紅色品牌提質,讓黨員教育“回味”更久。實施紅色品牌提升行動,全面加強黨員黨性教育和黨性實踐鍛煉。建強紅色物業品牌。成立“紅色物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中共巢湖市物業行業委員會”,制定《巢湖市住宅小區責任單位信息公示制度》,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城管、市場、房產等13個職能單位定期協商,積極解決小區物業日常管理重難點問題。培育打造一批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皖美紅色物業”小區,在全市范圍內營造“紅色引領”“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建活紅色議事品牌。以黨建為引領,整合現有綜治、民政、信訪、防返貧動態監測等“多網”為“一網”。充分發揮黨群服務站點、“暖心為民工作室”“紅色驛站”等載體作用,重點圍繞“議事對象清、議事內容清、議事辦理清”三個方面,通過創新服務平臺,積極引導黨員干部與群眾政策同學習、有事共商議。建優紅色文旅品牌。串聯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槍紀念館、蔣家河口戰斗遺址廣場、銀屏革命老區展示館、東斗黨支部活動中心等多個紅色教育陣地,策劃出“敢打第一槍、勇當吹號人”紅色研學游路線,成為新晉“網紅”打卡路線,累計承接省內外800余家單位、3萬余名黨員開展學習教育。